欢迎访问天赋教育研究(元天赋测评网)!

天赋教育改变人生命运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元天赋测评网)致力于天赋教育研究和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中国传统文化


100个中华历史成语经典故事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81、鹿死谁手


东晋时,北方羯(jié)族有个叫石勒的人,做过小贩,种过地,也被人作为苦力贩卖过。后来,石勒聚众起事,建立了后赵政权。不久,石勒又率兵消灭了前赵国,从而取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
石勒自命不凡地对臣子徐光说:“假如我生活在汉高祖刘邦的时代,我会老老实实地效忠于他;但如果我的对手是汉光武帝刘秀,我就要和他在中原大地上决一雌雄,看看到底是‘鹿死谁手’,天下被谁争夺到?”
“鹿死谁手”这个成语,现在比喻不知谁会取胜。

82、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jī),常常与友人酗(xù)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83、画龙点睛


张僧(sēng)繇(yáo)是梁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他在金陵安乐寺画龙时,周围不少人都前来观看。不一会儿,四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但是围观的人却发现这四条龙都没有眼睛,于是好奇地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他说:“画上眼睛的话,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一定要他试试,于是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两条龙真的飞走了。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84、江郎才尽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后来人们用“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85、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chún)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大方,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呆就是二十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讯传到京城,皇帝震惊,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都束手无策。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柯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后来,人们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86、一事无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所以时常出去,想藉此游玩散心。
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面前,有一个极小的香炉,炉内檀香轻烟袅袅(niǎo)。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第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huàn)海里浮沉,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

87、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李林甫是个有名的奸臣。他无德无才,却是个拍马溜须的老手。昏庸的皇上竟让他当上了宰相。
中书侍郎严挺之性格耿直,对李林甫十分鄙薄。李林甫便在皇上面前说严挺之的坏话。唐玄宗信以为真,当即把他贬斥到洛阳。
过了许久,唐玄宗又向李林甫提起严挺之。李林甫看出玄宗想提拔他,于是,他托人转告严挺之,说皇上问起他的病。严挺之便上书皇上请求上京治病。玄宗得知严挺之有病,从此打消重用他的念头。
民间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形容嘴甜心毒,奸诈阴险,称“口蜜腹剑”。

88、春风得意


唐代大诗人孟郊,生前留下了许多首流传千古的佳篇,可是他的一生却非常坎坷。孟郊年轻时在河南傲(ào)山隐居。孤僻、耿直的他很少与人合得来,但与大文学家韩愈却一见如故。韩愈很推崇孟郊的诗文,尽力扶持他,望他能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可是孟郊的运气总是很背,屡试不中,一直处于贫困之中。
孟郊四十一岁那年,曾两度前往京城考进士,但都名落孙山。终于在第三次应考时,他考中了进士。为了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昔日龌(wò)龊(chuò)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得意”这则成语的原意是指在春风轻拂中洋洋自得,后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心态。

89、磨杵(chǔ)成针


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杵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成语“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90、抛砖引玉


唐朝有两个诗人,一个叫常建,一个叫赵嘏(gǔ)。赵嘏的诗写得好,常建从心里羡慕,总想得到赵嘏的诗句。
有一次赵嘏到了苏州,常建得知赵嘏要去灵岩寺游览,就先到那里,故意在一块显眼的墙壁上挥笔题诗,并且只写了开头两句。不久,赵嘏来到了灵岩寺。他看到墙上那首不完整的诗,觉得非常惋惜,便借来笔砚,补上了结尾两句。
因为赵嘏续写的诗句比常建写得好,所以人们把常建的这种做法叫“抛砖引玉”。这成语常常用来表示谦虚,比喻自己发表粗浅的意见或文章以便引出别人更好的见解和作品。

91、呕心沥血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结而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kū)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92、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93、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周恭帝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朝中大臣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yìn)带兵抵抗。
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率军从汴(biàn)京出发。当天晚上,大军到了离开京城二十里的陈桥驿,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兵士们倒头就呼呼睡着了,一些将领却聚集在一起,悄悄商量。有人说:“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倒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作皇帝吧!”没多久,这消息就传遍了军营。将士们全起来了,大家闹哄哄地拥到赵匡胤住的驿馆,
一直等到天色发白。赵匡胤隔夜喝了点酒,睡得挺熟,一觉醒来,只听得外面一片嘈杂的人声,接着,就有人打开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赶快起床,还没来得及说话,几个人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赵匡胤骑在马上,才开口说:“你们既然立我做天子,我的命令,你们都能听从吗?”
将士们齐声回答说:“自然听陛下命令。”
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的将有重赏,否则就要严办。
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再加上有将领们拥护,谁敢不听号令!将士们排好队伍开往京城。一路上军容整齐,秋毫无犯。到了汴京,没费多大劲儿就拿下了京城。
将领们把朝中大臣范质、王溥找来,他们见到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吓得赶快下拜。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94、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宋太祖亲自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宋太祖心里总不大踏实。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过了几天,宋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酒过几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音来了。大家着了慌,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石守信等听到这里,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宋太祖说:“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齐声说:“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
历史上把这件事称为“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95、孤注一掷(zhì)


公元1003年,契丹军队攻陷德清(今河南清丰),逼近冀州(今河北衡水县),抵达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宋朝军队失去抵抗能力,节节失利,边境告急文书频频送到京城。此时,寇准(曾在邯郸市成安县任知县)任宰相,他接到告急文书后扣而不发,像平时一样从容镇定,不露半点惊慌。
宋真宗赵恒闻听此事,非常震怒,责问寇准道:“边关军情如此紧急,你为什么隐情不报?”寇准笑着对真宗说:“陛下息怒,消灭契丹军队的计划臣已谋划好了,请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定会不战而逃。”
十二月,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冒着严寒登上澶州。宋朝军队驻扎到澶州之后,寇准奉命处理军务,他号令军队以逸待劳,等待战机。果然,几天后契丹军队前来攻城,等敌人疲惫时,寇准命令将士出击,一举将敌兵斩获大半,迫使敌人仓皇退兵。从此,宋真宗对寇准更加重用。
朝中另一位大臣王钦若嫉妒寇准的功劳,便在宋真宗面前讲寇准的坏话:“陛下听说过赌博吗?赌输的赌徒往往会把所有的钱押上作为最后一次赌注,叫做‘孤注一掷’。寇准再三要陛下亲征,陛下不是成了寇准的‘孤注’了吗?这不是拿陛下的生命来弄险吗?”
宋真宗听信了谗(chán)言,不久便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职。“孤注一掷”,比喻使出全部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96、熟能生巧


北宋时候有一个叫陈尧咨的人,非常善于射箭,当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对他很敬佩。陈尧咨受到大家称赞之后,觉得自己的本领已是天下无双,便骄傲自满起来。
一天,陈尧咨又在靶场表演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一箭射出,把又细又软的柳枝条射断了。观众们看得大声喝彩,并要求他再来一次。这时有个卖油的老头正从那里经过,看了后,却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手法熟练些罢了!”陈尧咨听了,不禁大怒,喝道:“你这老头有什么本领,竟敢藐(miǎo)视我?”老头回答:“我哪里敢藐视你,我只是从几十年的斟(zhēn)油经验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会找出窍门来的道理。”说着,便从他的油担上取下一个葫芦,葫芦口上放一枚方孔铜钱,然后打了一勺油,高举油勺往葫芦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条线似的穿过钱孔进入葫芦中。油倒完了,把铜钱拿起来给大家看,钱孔周围竟没有一丝油渍(zì),大家看了都赞叹不已。老头微笑着对陈尧咨说:“我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陈尧咨听了,一声不响便掉头走了。
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用来说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办法来。

97、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fú)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他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很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说:“真本中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种摹仿的假本领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把他这种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
后来的人又从此引申成“巧取豪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以不正当的方法,攫(jué)取自己不应得的财物。

98、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雨雪,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cháo)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成语“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99、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叫做“名落孙山”。

100、一挥而就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南宋末年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同时,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被囚禁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了他的英勇气概。
公元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进士考试。考试那天,他根据题目,就当时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文章,主张改善朝政。他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连草稿也没有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从头到尾一口气就写成了。
监试官见了,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位贤才。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大为赏识,亲自选定他为第一名。
成语“一挥而就”,常用来比喻写文章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上一篇中国端午文化的发源与继承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的由来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