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2021年第四季度“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包括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天水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在内的5个遗址入围,其余三个项目分别是浙江余姚施岙遗址古稻田、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
大地湾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
圪垯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渭河支流南河和松树河交汇处,西距大地湾遗址约15公里。2021年清理包括仰韶、齐家、汉、宋、明时期遗迹950余处,包括墓葬88座、灰坑598处、房址83座、灶60处、沟12处、环壕3条,窑6处、活动面70处,窖穴29处。
发掘区正摄影像及不同时期遗存分布
史家类型时期大型环壕聚落布局
仰韶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自仰韶早期延续至仰韶晚期。仰韶早期史家类型大型环壕聚落保存相对完好,面积8万平方米左右。聚落中心为广场(分布零星墓葬),周边为向心分布的成组房屋(房屋间有窖穴),外围为近圆形环壕(三重环壕)。环壕外东南部疑似有陶窑区,西北部疑似有墓葬区,显示该聚落有明显的功能分区。环壕内目前共确认房屋100余座,已发掘60座。房屋均为方形半地穴式,由门道、地面、墙壁、灶坑、土台、平台、柱洞等组成。大型房屋约100平方米,中型房屋约20-50平方米,小型房屋约10-20平方米。房址的布局以紧靠广场的东、南、北三座大房屋为中心(西部破坏严重)成组分布,每组房屋由1座大房屋及5-38座不等的中小型房屋组成,大房屋门道指向广场,中、小房屋门道大多指向大房屋或广场。
大房屋F43为中心成组房屋的分布
大型房屋F43
中型房屋F38
小型房屋F41
房屋间分布圆形或方形的窖穴,口小底大,袋状平底,大部分窖穴四壁经黄泥涂抹加工。中心广场发现该时期大型粮仓一座,粮仓为圆形袋状窖穴,容积近60立方米,底部保存近0.4-0.6米的炭化粟黍遗存,经计算至少在10立方米左右,粟黍遗存之下有一层木炭,可能有粮仓下垫木已炭化。墓葬主要分布在中心广场西南部,形制为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一侧有侧坑,少量的瓮棺葬,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和二次合葬,随葬品位于侧坑内和人骨周围。环壕经解剖发掘确认为三重环壕,人工挖掘形成,形制规整,局部塌落,内、中、外三层环壕平行分布,内侧环壕较窄且浅,外侧环壕最宽且深,三层环壕右内向外逐渐加宽加深,剖面呈口大底小呈“U”型。
半坡类型晚期墓葬M88
半坡类型晚期M70出土器物组合
仰韶聚落出土遗物包括陶、石、骨、牙、蚌壳、动物遗存、炭化植物遗存等。陶器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少量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大部分为彩陶,夹砂陶饰有线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器型有尖底瓶、平地瓶、圜底盆、曲腹盆、平底盆、圜底钵、平底钵、侈口筒腹罐、葫芦瓶、瓮及器盖等,骨牙器主要为锥、笄、镞、项饰等。石器主要包括穿孔石刀、石斧、石铲、石钺、石球、玉权杖头等。炭化植物遗存鉴定以农作物粟黍为主,且以黍为多。动物骨骼遗存鉴定主要包括家养动物猪、狗和野生动物鹿、狍等。
半坡类型晚期灰坑H408出土尖底罐
半坡晚期房屋F37出土葫芦瓶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在发布会上表示,仰韶早期史家类型环壕聚落面积约8万平方米,碳十四测年绝对年代为6100-5600 BP,是黄河流域目前发现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仰韶文化早期聚落之一。是陇西黄土高原继大地湾遗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证实本区域与关中和中原地区一样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史家类型大型粮仓及保存的粟黍遗存,对研究仰韶早期人群农业种植、农作物加工储藏技术、人类生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粟黍作物驯化后粟黍农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庙底沟时期T0508②出土石钺
上一篇: 山顶上的“大唐荣光”
下一篇: 专家:黄河流域中华文明探源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