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先民的治水传奇——陇剧《大禹治水》的艺术特质 书写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



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总之,陇剧原创剧目《大禹治水》使甘肃又多了一台好戏,陇剧艺术创作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剧中反映出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和牺牲精神,已积淀成为戏剧作品中最动人心魄的篇章。

  陇韵悠悠传陇情

  石小军

  “大禹治水”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经典民间故事之一。由甘肃省陇剧院创排完成的陇剧《大禹治水》,艺术效果令人惊喜。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种类繁多、各富特色,不仅承载着中国文化精神,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作为家喻户晓的传说,“大禹治水”之“水”与诸多江河有关,而治理黄河无疑是“大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如何把一个传统经典故事讲好?如何将人们熟知的传说人物形象化、戏剧化,让以传说先入为主的广大观众在认知上接纳、在故事中吸引、在抒情中共鸣、在人物形象上认同、在观剧后有所领悟、在思想上有所陶冶、在审美上得到艺术享受,是有难度的。

  陇剧《大禹治水》是为深入发掘和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创排的重点剧目。陌生化理论认为,文艺的功能就是使人们已经习惯化、自动化了的感知力恢复到新奇状态。对戏剧而言,以大众所熟悉的题材创作作品只有通过最大程度的创作活动使其不断陌生化,打破观众对传说的习惯性认知,以创造出的新鲜事例营造更大冲突、更深悬念,从而达到更好吸引受众的目的,才能不断营造作品的独特意境,充分发挥戏剧艺术形式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说陌生化就是发现、挖掘和创造,陇剧《大禹治水》在一次次充满新意的尝试中,展现了传统艺术的时代新义。

  呈现在舞台上的《大禹治水》,具有如下特点:

  剧本结构规范。全剧以治水这件大事一线到底,以治水的艰难经历塑造大禹的人物形象,环环相扣,张力密布,悬念迭起,呈现出流畅的剧情,在节奏上快慢相间,比如“大禹”在抢修河堤时的千钧一发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悱恻缠绵刚柔相济,粗犷中有细腻,很好地吸引观众情感的不断投入和释放,代入感明显。

  人物形象鲜活。创作者以平和的视角审视“大禹”,在细节的呈现中,反映“大禹”的内心世界,注意用现代审美解决问题,从而使创造的人物具有现代感、真实感。邵炳德饰演的“大禹”稳重大气、敢做敢当。窦凤霞饰演的“涂娇”心直口快、心地善良,汇集了女性的美好品德,可信可亲。雷通霞饰演的“山戎”威风凛凛,自是传奇人物的典型,但也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并非铁石心肠。佟红梅饰演的“禹母”慈祥明理识大体,也是一位阳光、慈爱的母亲形象。戏中人对应身边人,忠实历史、观照生活,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主题挖掘深刻。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好看终是浅层审美,思想深邃才是价值所在。《大禹治水》围绕“大禹”治水的不同阶段组织的情节,从父亲因治水不力遭罚到“大禹”为苍生不顾生死、从“堵”的不断挫折到“疏”的豁然开朗、从遭人责难的痛苦纠结到挺身而出的无畏勇气,含蓄、委婉地表现出“大禹”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大公无私的“公仆”精神、潜心思考的探索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这些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而《大禹治水》以事喻理,让观众将心比心、感同身受。

  艺术表现形式独特。《大禹治水》选用陇剧这一甘肃独有的戏曲剧种,再加上源于陇东道情的陇剧曲调悠扬婉转,旋律抒情温和,独树一帜,尽得风流。

  舞美设计恰当。《大禹治水》充满写意风格的舞美庄重大气空灵,很好地表现了上古时期时空中的蛮荒空寂。服装设计也是别出心裁,以黄土的黄褐色为主基调,很好地营造剧情气氛。

  把熟知的文化元素作为创作题材需要勇气,把熟知的题材做出陌生感需要智慧,而在陌生感里透出美感,则需要有对生活深刻的体验才行。陇剧《大禹治水》的创作,使单纯的传说以剧的形式立在舞台上,变得可触可摸,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同时,该剧也使华夏传说成功落地甘肃,是文旅融合的又一新实践。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西汉11座帝陵的名位全部确定

下一篇忽然想到苏东坡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