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作业的性质与功能
作业,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作业管理,优化作业环节。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长期以来,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可以说,课业负担过重,作业负担是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减轻作业负担,尤其是出台了诸多减轻作业负担的规定,收效甚微,用“不了了之”来描述和概括并不为过。减轻作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行政要求与现实状况,几乎成了一个不可解的难题,几乎成了一个悖论。
真的是难解吗?原因何在?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作业及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的方面、触及到的深层因素过多。在这一体系中,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两个,一个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理念未能真正转变,其主要表现是不断地通过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另一个则是,对作业的性质与功能没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因而,作业改革只是在外围打转,在平面上徘徊。我把这种本源性的问题称之为“第一问题”。“第一问题”不解决,作业改革只能在技术上翻来覆去,成为一个永远争论不完而又无效果可言的过程。改革应试教育体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暂且不去讨论。可以讨论,而且可以逐步解决的倒是作业的性质与功能问题,尽管这一问题也相当复杂。
有一个案例对我们启发很大。20多年前,一位朋友移民加拿大。他的小女儿进幼儿园,园长给她布置的第一道作业题是:从今天开始,每天收集一颗种子,一个月以后,将所收集的种子向小朋友展示,并作一个报告。一天、两天、三天、四天,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越往后问题越多,难度越来越大:种子是什么啊?种子在哪里?种子怎么保存、收藏?怎么向小朋友汇报?……如此等等,考验着小朋友,同样也锻炼了小朋友——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能力,还有耐心、毅力和细心。这样的作业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内涵很丰富,完成的难度很大,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作业。
尽管这是幼儿园的作业,但对中小学启发很大。对这一案例解读之点很多,可以有一些不同的视角,比如作业的内容、类型,比如作业完成的方式与时间,比如对作业的检测与评价,但究其实质,是对作业性质和功能的定位:作业究竟是为了什么?完成作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总之,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什么是作业?为什么要做作业?我的回答是:作业是为学生又提供一次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深入体验的机会;或者说作业是一种学生学会学习的方式、过程,是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重要平台。
这一对作业性质、功能,包括对作业任务的定位,不否认也不排斥作业的另一任务与功能:复习、巩固知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古训在当今教育中仍然有效。复习、巩固,可以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途径、方式,而且可以“知新”,可以去发现知识。问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只是把作业限定在复习、巩固知识上,没有对“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完整而深切的理解与把握,于是,作业成了读、背、默、做习题,成了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知识背诵和技能的操练。于是,不断地在“记忆性”上下功夫,求量的增加,最终导致作业成了应试的工具和符号,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作业任务与功能定位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学习的成本。上海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学业质量监测,连续两届名列榜首,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英国还专门到上海来考察、学习。在考察以后,国外学者和同行的结论,在我看来无非是两条,一是中国教师的校本教研制度,二是校长领导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品质。与此同时,他们又质疑了中国学生的学习时间,付出的学习代价,即中国学生的学习成本。他们的质疑是事实,学习成本的确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问题恰恰在于,我们让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过多,付出的成本过高,而过高的学习成本决不是教学质量高的题中应有之义。把作业定位于自主学习和探究,当然需要“成本”,但是这样的“成本”与单纯的知识复习、巩固所付出的成本的内涵、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也是完全不同的。
坚定地对作业的性质、功能及其任务作出这样的定位,既有现实依据,又有理论支撑。其一,关于对教学性质的规定。何为教学?教学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陶行知早在1917年就揭露一个问题:论起名字来都叫学校,但是讲起实在来,又都变成了“教校”,这都是因为太过注重教了。可见,教学的实质应当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那份著名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也明确指出,学校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把别人的教育变成他自己的教育,并且有这样的判断:教学过程正逐步地被学习过程所替代。既然如此,作为教学组成部分和教学一种形态的作业,当然也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而自主学习所倡导加强的方式应当是探究式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今天,他在作业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那么,明天,他就会在工作中自主探究和创造。其二,关于学习的理解。学习的内涵极为丰富,且很宽泛,其形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作业应当呵护并发展孩子学习的天性,让他们在作业中感到快乐,发展兴趣,渴望学习;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在一定情境下的自我建构,作业应当为学生的建构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建构,在建构中发展。作业改革,应当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撬动学生自主建构的机制。其三,关于对儿童(学生)的认识。儿童是一种可能性,可能性是学生的最伟大之处。马克斯·范梅南说,面对儿童就是面对一种可能性。学生的学习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同样,学生的作业也应当充满伟大的可能。当今的作业,只是在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只是在技能的操练,只是为满足应试而背诵,恰恰是扼杀了学生的可能性。反之,让作业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又一机会,正是开发他们可能性的一个极好平台的方式。
作业啊!作业改革啊!循着作业的性质、功能、任务的准确定位去努力吧!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的高鸣来宣布。”让作业改革成为雄鸡的高鸣吧,去宣布教学深度改革的到来。也许,那正是中国学生的“复活日”。
上一篇: 家庭性教育:妈妈对男孩性教育的三个阶段
下一篇: 给男生的性教育:男孩也要教他保护自己身体
标签: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