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公祭主题曲《黄帝颂》,背后也有一个特别的故事: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同派代表齐聚桥山,举行了一次在当时最为隆重的共同祭祖仪式。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被史学家认定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亲笔书写了一篇祭文,这篇祭文堪称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师表”。如今,祭文被改编成黄帝陵公祭主题曲广为传唱,每每响起都震撼人心。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古柏千丛迎赤子,心香一炷祭轩辕”,千百年来,祭祀轩辕黄帝活动绵延不断,黄帝陵已成为跨越时空、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纽带,更是亿万炎黄子孙心驰神往、寻根祭祖的神圣殿堂。
媒体团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轩辕大殿,这里便是祭祀活动陈放祭器、礼器、祭品的场所。大殿中央是黄帝的巨型石刻浮雕像。大殿四周由36根石柱围合成40X40米的方形空间,每面9根石柱,寓意四海九州。大殿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取古人“天圆地方”的理念,殿内地面采用青、红、白、黑、黄五色花岗石铺砌,代表五方、五位、五行、五色,隐喻黄帝光耀华夏社稷。祭祀黄帝与中国传统的祭天、祭地、祭日月相结合,也蕴含着黄帝的功绩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亲笔书写了这篇祭文。
历朝历代无论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汉满回蒙,不分党派政见,人们都来桥山满怀虔诚之心祭拜祖先,历史上许多名人政要、文人墨客都曾来谒陵题诗。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高度概括了黄帝陵祭祀的意义和实质。祭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祭祀黄帝在历史上堪称国家大典。
新华社记者王晶晶在参观过后说:“如今,黄帝陵已经成为凝聚民族情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作为新闻媒体,我们要在吃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意内容,让更多人爱上传统文化!”
上一篇: 何以中国丨为何这批文物被称为“大唐遗宝”
下一篇: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 同比增长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