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竞风流(2)
一、“十年寒窗”。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功名。“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古文中的“十年寒窗”有元高明朝《琵琶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朝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十载寒窗积雪余,读得人间万卷书。”
二、“金榜题名”。“金榜”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排名榜,因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后来人们把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的名字称为“金榜题名”,后泛指考试被录取。古文中的“金榜题名”有清朝李渔《凤求凰·闻捷》:“正在洞房花烛,又遇金榜题名。”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三、“连中三元”。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古文中的“连中三元”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王曾)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白雪遗音·小郎儿·冬》:“龙门高跳,鳌鱼头儿哟,连中三元。”
四、“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古文中的“独占鳌头”有元朝无名氏《陈州粜米》:“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元朝大食惟寅《燕引雏》:“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
五、“名落孙山”。据宋朝范公《过庭录》记载:有个叫孙山的人参加乡试,考中最后一名。回乡后,一位老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委婉地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我是榜上最后一名,你的儿子还在我的后面,言下之意是说他落选了。后来就用“名落孙山”作为没有考取的委婉说法。古文中的“名落孙山”有清朝袁枚《新齐谐·韩宗琦》:“揭榜后,名落孙山。”《再生缘》第十四回:“乡场不中还犹可,名落孙山怎处分。”欧阳予倩《人面桃花》第一场:“小生在这试官之中无有亲戚朋友,又无钱打点,便名落孙山之外。”
六、“屡试不爽”。现代的“爽”和古代的“爽”是有差异的。现代人说的“爽”有“过瘾”、“带劲”、“有趣”的意思。而屡试不爽的“爽”是差错、失败的意思。因此,过去讲屡试不爽是指反复试验都没出过差错、没失败、没出问题。古文中的“屡试不爽”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
现代的高考,是千军万马在过独木桥,而在古代,既是过独木桥,又是爬钢丝绳,一旦考中竞显风流。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个2022考生,在清风舒爽的夏日,拿到最心仪的录取通知书,开始下一段精彩的人生。
上一篇:玉门甘肃鸟——“辈分最高”的古鸟
下一篇:元宵节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