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天赋教育研究(元天赋测评网)!

天赋教育改变人生命运

天赋教育研究中心(元天赋测评网)致力于天赋教育研究和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文史长廊


明清皇家子女为何容易夭亡因紫禁城内没烟囱


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明清皇家子女为何容易夭亡 因紫禁城内没烟囱

  6个皇家子女夭折

  1627年,明朝第15个皇帝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年仅22岁熹宗国号天启,也称天启皇帝天启皇帝在位七年,生有三子三女,可惜全部夭折,无一长大成人没有继承人的天启皇帝被迫将风雨飘摇的帝国交给了自己的弟弟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

  络配图

  天启皇帝贵为一国之尊,只活了22岁,六个子女全部夭折,令人叹息不已但他的悲剧并非个例,考察一下明朝皇帝的寿命和子嗣情况,我们就会发现,短命加子女早夭,几乎是明朝皇帝的普遍现象

  截至北京陷落,明朝共计16个皇帝,其中活过50岁的只有4个:太祖朱元璋活了70岁,成祖朱棣活了64岁,嘉靖皇帝活到59岁,万历皇帝活到57岁其他皇帝大都在40岁左右去世

  除了寿命,大部分皇帝在子嗣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景泰、天顺、弘治、嘉靖都是一子单传,正德、天启干脆绝嗣;后代较多的只有洪熙、宣德、成化、万历四人而已

  在明代,婴儿夭亡并非罕见,但是,堂堂帝王之家,六个孩子死亡率100%,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呢?

  一氧化碳中毒

  记载天启年间皇宫内情最详细最可靠的一本书,叫作《酌中志》

  《酌中志》的作者,是明朝皇宫的一个太监,叫刘若愚刘若愚出身不差,其家世袭延庆卫指挥佥事,父亲应祺官至辽阳协镇副总兵,他也应该受过比较好的教育万历二十九年,刘若愚进宫做太监知识在哪儿都是力量,刘若愚属于太监中的知识分子,在宫内混得不错天启初年,刘若愚被派内直房经管文书

  天启皇帝去世后,崇祯皇帝清除魏忠贤势力,刘若愚也被诬告入狱他在狱中写下这本《酌中志》,详细记述了自己在宫中数十年的见闻,并为自己鸣冤,后来终于得到释放

  刘若愚在宫内待了几十年,经过了整个天启朝,加之他懂文化,在宫内地位比较高,其对皇宫内各种事情的记载是非常可信的

  络配图

  刘若愚在书中介绍了皇宫内各职能部门,在讲积薪司的时候,他写道:“凡宫中所用红箩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

  ,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也每根长尺许,圆经二三寸不等,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如经伏雨久淋,性未过尽,而火气太炽,多能损人,倏令眩晕,昏迷发呕,大人尚可,皇子女婴幼何堪?又宫中咸木做地平墙壁,多缺土气,凡乳母畏寒,皇子女或中此毒,屡致薨夭,良可痛也”

  如果刘若愚的记载属实,那应该是有多名皇子女死于冬天用木炭取暖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

  事实上,皇族一氧化碳中毒绝非仅见于明朝,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差点被一氧化碳中毒夺去性命

  溥仪在宣统十二年十一月的日记中记载:“二十九日,晴夜一时许,即被呼醒,觉甚不适及下地,方知已受煤毒二人扶余以行,至前室已晕去”

  不建烟囱惹的祸

  中国北方没有集中供暖的地区,冬天多封闭门窗,在室内使用燃煤或木炭取暖,多有一氧化碳中毒者要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就要避免室内一氧化碳蓄积,而避免蓄积的办法,除了通风,就是使用烟囱

  但是,偏偏紫禁城内是没有烟囱的

  紫禁城冬天烧炭的工具,有大有小,大的有熏笼,熏笼可达一米多高数百斤重小的有炭炉,又分放在手中的手炉和脚边的脚炉此外,还有各种火盆

  这些烧炭工具,都没有排烟装置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有钱,用的是无烟燃料

  如《酌中志》所说,宫中用的取暖燃料,叫作红箩炭,是用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的,烧好后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箩炭”

  络配图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红箩炭由硬木烧成,“气暖而耐久,灰白而不爆”,属于木炭中的“白炭”,是高档品,燃烧时不会冒烟

  既然不冒烟,按照古人的常识,也就不需要烟囱了

  成人毕竟不会总待在屋内,那些照看皇子女的乳母,如果觉得憋闷了,可以到室外透透气而那些襁褓中的龙子龙孙,恐怕是没人敢在大冷天把他们抱到室外透风的,只能长时间处在一氧化碳的毒害之中,导至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下一篇隋唐演义中天生神力的罗士信排名是怎么样的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