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粮食产量比较低,加上人口多,求大于供,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全省人民开展了几十年的创高产活动。但当时没有提出高产开发这个词。70年代初一些小麦专家首先提出了小麦高稳低的概念,即高产稳产低成本,当时由河南农大牵头,组织一批专家进行攻关,取得了很大成绩,提高了小麦产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有了较多增加。1983—1984年,出现了全国性的卖粮难,粮食价格大幅度下跌,加上生产资料价格高,货源紧缺,工农剪刀差扩大,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出现了徘徊下降的局面。为了打破 ......
上一篇: (三)开发成效
下一篇: (二)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