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实行小段包工、包产到户和专业承包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79—1982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体制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过渡时期,农业生产投资的主体仍是集体。但农户生产经营范围扩大,生产投资增长较快,人均生产投入的现金从1979年的8.18元,增加到1982年的29.58元,增长2.6倍。
1983年全省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主体,是生产投资的主要承担者。1983年全省农民人均生产投入的现金为63.79元。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44.69元,占70.1%;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支出为19. ......
上一篇: (三)人民公社化时期
下一篇: (一)农村政策性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