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儿童”可遇不可求,若是有培养神童的教学法,对家长而言再好不过。这一教学法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神童教育在美国由来已久,并且衍生出了独特的培育理念。美式神童教育如何进行?中美神童教育存在哪些差异?下文中,作者将从自己儿子的经历出发,为我们一一道来。
天赋教育(俗称“神童教育”),在美国叫 “Gifted Education”或 “Gifted and Talent Education”(天赋与才能教育)。
美国50个州都有立法,为2%到5%的孩子搞天赋教育,各个学区(类似国内的教育局),几乎每个学校也都乐此不疲。
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因此,学龄前,天赋教育的法规鞭长莫及。当然,美国人一般也不赞成在学龄前搞天赋教育。
他们认为,学龄前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会与同龄人交往,为社会化和身心健康铺下坚实的基石。
当然,如果家长自己搞“早慧教育”,只要不“虐童”,也是无“法”干涉的。
天赋教育应当人尽其才
其实,美国也有人走偏锋。
据说,有一个叫 罗伯特克拉克格雷厄姆的富翁,曾企图用诺奖得主的精子制造“神童”。 可惜,在200个培养品中,只有一个“神童”。不然,在美国,上厕所拉泡尿也能碰到几个神童了。
美国的天赋教育是逐步成熟的。早期,天赋教育基本不被重视。主要是受制于“人人生而平等”的宪法精神。
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美国朝野一片恐慌,引发了教育的大反思、大争论。
教育恐慌的成果之一,就是把“天赋教育”推向了高峰:
这条曲线凸显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国家的危机与人们对天赋教育的支持成正比。苏联的人造卫星,使得美国人把“登天”的希望寄托于天才的稚嫩脑瓜。
在美国,关于天赋教育的争论,从来就没停过。
美国第三任总统、宪法起草者—— 托马斯·杰弗逊说:“世事变得如此的不平等是因为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不平等的人。”
我们总是说:教育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但“人”是否生而平等,一直困惑着人类本身。
曾有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美国一长相丑陋的女孩把父母告上法庭:因为父母的基因,使她从小就被欺负。
智障的孩子不能发挥潜能,是个人的悲剧;但天赋孩子不能发挥潜能,则是社会的悲剧。
因为,天赋孩子发挥潜能,整个社会乃至全人类都受益。
君不见: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推动了地球;艾迪生发明的电灯照亮了世界;怀特发明的飞机给人类的理想插上了翅膀……
同时,我还认为: 如果帮助智障孩子是人道的;那么,压抑天赋孩子则是不人道的。
总之,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就是对人类资源的浪费,是埋没人才;也是对强者的不人道,对社会的不负责。
天才究竟如何培育?
《现代汉语词典》(2007年版)这样定义天才:
1. 天赋的才能……
2. 有天才的人
用“天才”来解释“天才”似有概念循环之嫌;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把“才能”和“人”分开——“天赋教育”和“天才教育”就有了微妙但又是本质的区别:
天赋教育主要是针对孩子的“特长” 实施的教学行为;而“天才教育”则是针对有天才的整个“人” 实施的教学行为。这也是美国的“天赋教育”,与中国的“天才教育”的差异。 强调学生某些方面的特长,还是把整个学生认定为“天才”?而后者则把当年对宁铂、干政(两位曾经的中国神童)等的教育演变为“造神教育”。
美国天赋教育是多样化的,不说教学模式,光是组织形式就五花八门:
有把不同年龄的天赋孩子混合编班的,有按特长或科目编班的,有只 学社会研究课的,有直接让孩子跳级完事的,也有每周只集中两三次的……
总之,是名目繁多、目不暇接。
我儿子从小学到初中,经历了两个学区内多所学校各自不同的天赋教育体系;高中读私校,又是另一套天赋教育。
第一个体系简称 ETC(Extended Total Curriculum),意思是 “超越所有课程”。
后来,我们搬到新学区,其体系叫 SCOPE,即Kaleidoscope( 万花筒)的后缀。
其实,SCOPE本身也有两个意思:
一是:“发挥能力的余地或领域”;
二是:“探察的工具”。
无论是“万花筒”还是SCOPE本身,都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万花筒”更切合美国中小学天赋教育的理念和特色:八仙过海,新奇绚丽,思想交锋,海阔天空,通古达今……
“万花筒”模式考虑了天赋班孩子的特长、需求和弱点,从而扬长补短。
第一,天赋班孩子的超常,既是长处,也是致命弱点。就像某个大力神,一旦站在大地上就力拔山河,但只要脚跟离地,就手无缚鸡之力。
天赋班孩子的致命弱点是,难以在同龄人中完成社会化。天赋教育的“绝招”,就是不让他们“高处不胜寒”地孤芳自赏,不让他们“脱离群众”、脱离现实。
阿基米得说:“只要给我支点,我就能转动地球。” 当我们把现实社会看作大力神的大地,就为天赋班的孩子找到了撬动地球的支点。
然而,天赋孩子又有特殊的需求。 他们在一般课堂里曲高和寡,得不到呼应。
当一群异想天开的孩子聚集到天赋班,既有思想撞击的火花,又因为有“英雄所见略同”的呼应而有“安全感”。
SCOPE天赋教育的 亨利克老师给我写信道:
您问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是个哲学命题。对于我来说,天赋教育就是为有天赋的孩子,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关爱。这些学生需要一个他们感觉安全的地方,去避免他们肤浅的怀疑和发问被人讥笑。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不糟踏他们兴趣和能力的老师……
很多时候,这些天赋班孩子的异想天开,不仅不被一般的同学接受,就连一些平庸的老师,也会对他们冷嘲热讽。
我儿子在 《我在美国读初中》里,描述了科学课老师把天赋班的孩子打入另册(判断为坏孩子),并严厉惩罚的案例。
第二, SCOPE天赋教育极力避开已知的、现存的、有标准答案的领域,去开辟未知的、待探索的、有争论的课题。
在一节历史课里,亨利克先生曾震撼发问:孩子到底应该用智慧来重复他人,还是用智慧来创造自己?
亨利克先生给孩子们讲美国的一桩历史悬案:
美国独立战争前,人民用各种形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有一天,人们包围了政府大楼。一群英国士兵端着枪,守卫大楼。愤怒的人们向英国士兵扔石头……忽然,传来“开火”的命令,士兵开枪,造成伤亡。迫于压力,殖民政府不得不把英军指挥官推上审判台。但根据史料,该军官否认曾下令开枪。
“女士们先生们,历史已翻篇,但是我们不能翻篇,我们应该重新审理此案,寻找真相。”
全班学生进入历史角色:证人、被告、检控、法官、陪审等。 我儿子很荣幸地当上辩护律师。
为这场历史的审判,同学们研究了很多历史书籍和资料。 数周后,历史的审判庭搬到了教室。
第一个证人说他听见有人发出“开火”的命令!
律师:“那个‘开火’的命令有口音吗?”证人:“有!”律师:“是英格兰口音,还是美国口音?”证人:“当然是英格兰口音!”律师转身问英军指挥官:“您是哪里人?说话带啥口音?”被告用浓重的爱尔兰口音答道:“我是爱尔兰人,说话带爱尔兰口音。”律师半侧身,看着陪审团,问被告:“您能对上帝起誓,您说话带爱尔兰口音吗?”被告:“我愿对上帝起誓:我是爱尔兰人……”原来,孩子们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发现英军指挥官是爱尔兰人,故意设了个陷阱。 为了取得更好的“笑”果,还让该同学回家学了几句带爱尔兰口音的英语。
被告律师赢了一局。
又一个证人说他看见这个军官挥动军刀下令开枪。
律师:“您能描述一下当时英国士兵的队形吗?”证人:“呈半圆形,保卫政府大楼!”律师:“请告诉我,当时这位军官站在什么位置?”证人:“他站在士兵的后面。”律师笑笑:“好!” 又半侧身,看着陪审团,继续追问证人,“既然他站在士兵的后面,他挥动军刀下令开枪,士兵怎么能看见呢?”证人耸耸肩,答不上来……三个陪审员开始交头接耳,历史的悬案似乎要翻过来了。这时,亨利克老师把陪审团叫出去……陪审团回来后,再次宣判英军军官有罪。
后来,我问儿子:亨利克先生叫陪审团出去,都嘀咕了什么? 儿子:“谁知道,那也是一个历史悬案啊……”
当然,儿子没有“败诉”。老师为孩子精彩的辩护打了个超满分A+!
查阅资料、当庭辩论、陪审表决、法官宣判……孩子们结结实实地把历史悬案重新翻腾了一遍。
当然,这些“未知的、待探索的、有争论的课题”也可能需要孩子一生一世地“上下求索”,甚至终了仍然无果……
但SCOPE的设计者清醒地坚信: 当所有的孩子都去面对“未知的、待探索的、有争论的课题”,还有什么能永无答案呢?
美国为什么能获343枚诺贝尔科学奖,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第三, 如果有些孩子在某些科目上异常超前,学区也不压制强者,让他们跳级学习。但不是全面跳级。
比如,我们所在的学区,每天清早派校车把整个学区的11个跳级的初中生送到高中去上一节数学,然后又送回初中上常规课程,避免在“大同学”和“小同学”之间造成长时间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异。
美国天赋教育班的孩子并不一定都成功,但美国一流大学的优秀生几乎都来自各地天赋班。
正是这些一流大学,为美国强大的科技提供源源不断的精英。
上一篇: 天赋教育论
下一篇: 《天赋优势》之未来的教育,实现天赋的教育